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律师视角下的律师制度改革

    分类: 法学 >> 法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5-06-05

    摘要: 1979年律师制度恢复以来,《律师法》历经四次修订,现在进入第五次修订引发国人尤其是律师行业的广泛关注。本文重点分析律师管理机制和律师治理体系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包括律师的属性、内部专业化和外部资本化竞争、中国不能成为诉讼大国、全球化竞争等问题。经过实证和比较研究认为,一是律师行业已经从高速发展阶段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应建立健全法律服务大市场的准入和监管制度;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律师制度需要兼顾律师职业的人民性、职业性和商业性,应完善律师调解制度和探索建立律师事务所商事登记制度和律师分级出庭制度;三是应修订律师事务所命名规则,打造国际一流律师事务所,提升我国律师涉外法律服务能力和全球法律服务市场竞争力。这些研究和发现有利于进一步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律师制度,促进律师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律师法》的修订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

  • 数智时代企业数据治理的现存风险与法律因应

    分类: 法学 >> 法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5-04-07

    摘要: 企业数据治理是释放数据价值的关键环节,但相伴而生的是数据安全、数据合规以及数据垄断等风险频发,凸显了法律规范有待更新、规则框架较为形式以及数据市场不公平竞争等深层原因。质言之,数据安全是数据合规的基础,数据合规是数据垄断的防线,且如何在促进数据流通与防范数据风险之间寻得平衡尤为重要。为此,在企业数据治理中,需从“制定—实施—保障”三个层面实现系统性协同,且不同层次的适配思路各有侧重。在制定层面,通过法律规范与数据标准的衔接,确立数据治理的基本准则、要求。在实施层面,将法律规范细化为可落地的操作规则、流程,确保治理要求得以具体执行。在保障层面,依托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以及社会监督等多元共治,为规则的有效实施提供持续性优化与支撑。以上,希冀为企业在数智时代与市场竞争中提供系统完备、动态适配的法律因应。

  • 人类智慧与AI互动范式重构:从二元对立到多维共生

    分类: 法学 >> 法律人工智能 分类: 管理学 >> 可持续发展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2-24

    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人工智能时代人机关系的根本性变革,提出了突破传统二元对立思维的多维智慧共生理论框架。研究基于量子意识理论、整合信息理论等前沿理论基础,探讨了人类智慧与AI在认知模式、决策机制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互补性特征。研究发现:(1)人类智慧与AI的关系已超越简单的工具性关系,呈现出独特的共生特征;(2)两种智慧形态在模式识别、决策机制和创新思维等维度展现出显著的互补价值;(3)实现多维智慧共生需要在教育体系、工作场所、社会治理、法律框架等多个维度进行系统性重构。基于前述发现和认识,研究提出了基于多维智慧共生理论的实践路径,为构建人类与AI和谐共生的新型关系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 基于知识图谱推理驱动的多模态早期中立评估智能体研究

    分类: 法学 >> 数据法学 分类: 计算机科学 >> 计算机应用技术 提交时间: 2024-11-26

    摘要: 早期中立评估是落实“诉源治理”理念、实现纠纷高效化解的重要机制,但当前面临专业人才匮乏和普及度受限等挑战。大模型技术的发展为破解困境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然而其法律逻辑推理能力的不足仍限制了在早期中立评估等法律咨询任务中的应用。本研究一是优化了LightRAG知识图谱检索增强技术,提升其可视化法律推理能力和多轮对话记忆功能,使其更适配多轮法律咨询场景,并引入微调后的ChatGLM3-6B模型作为问答引擎,同时结合多模态大模型Lama-3.2-vision和SenseVoice-small分别负责图像与音频处理。二是在《民法典》及其适用解释以及国际仲裁云链线上法律文书数据集的基础上,构建法律知识图谱,并通过数据清洗与提示词工程优化,完成了智能体的集成开发,实现了从多轮法律咨询到证据提交再到早期中立评估文书生成的全流程智能化支持。实验结果表明,与通义千问-Max、通义千问-Turbo、ChatGLM3-6B和通义法睿-Plus-32k模型相比,本研究构建的智能体在响应速度和问答质量方面均表现出显著优势。此外,采用模型推理与数据分离范式,确保用户数据仅在本地存储,推理过程加密传输且服务器不存储数据,从而显著提升了个人信息安全性,可为早期中立评估的智能化应用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 法律服务公司对法律职业垄断的挑战

    分类: 法学 >> 法律职业伦理 提交时间: 2024-11-22

    摘要: 社会快速发展与法律服务市场需求增加背景下,法律服务公司迅速扩张,引起了法律职业的不满。究其原因是由于法律服务公司对法律服务市场的挤占,破坏了法律职业垄断地位,形成割据的局面。本文通过分析法律职业垄断的理论,以及当下中国的现实情境为背景,进一步探究了法律职业垄断性存在的意义与方式,并对法律服务公司的规制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旨在规范法律服务市场,同时促进法律职业的健康发展。

  • 比较法视域下法律服务市场之争

    分类: 法学 >> 法律职业伦理 提交时间: 2024-11-22

    摘要: 从我国历史与非律师对于法律服务市场的博弈历史可知,法律服务市场呈现律师与非律师职业相互博弈的现状,并且大量法律咨询公司侵人导致我国法律服务市场出现内忧外患。为解决这一困境,参考域外国家将律师职业群体与非律师群体区别开来,以形成高度区分的执业让群体将法律服务市场进行分配,既满足特殊领域的法律服务的需求,又为律师职业设立防火墙,促进法律服务市场的规范化运行。我国应当借鉴国外法律服务市场的建构,设置有限法律职业资格,强化对非律师群体执业的规范,明确律师与非律师的诉讼权利范围,促进二者之间的分工合作而非竞争,并允许司法机关对法律咨询公司进行管理,以此推动法律服务市场的规范化发展和有序运行。

  • 数字经济时代的律师事务所管理

    分类: 法学 >> 法律职业伦理 提交时间: 2024-11-22

    摘要: 在数字经济时代,律师事务所的管理模式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本文探讨了这一转型的多个关键维度,包括法律科技的应用、数字化客户管理、跨行业协同与国际协作,以及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引入,律师事务所能够大幅提升工作效率,优化客户服务,并提供更加精准的法律支持。同时,律所管理模式将更加注重灵活性和开放性,通过跨行业协同和国际合作,拓展业务范围,提升全球竞争力。此外,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将成为律所管理的核心要素,律所将在履行公益义务的同时,积极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本文展望了数字经济时代下,律师事务所如何通过创新和管理模式的优化,在日益复杂的法律环境中保持竞争优势,并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 信息化建设下公证员勤勉尽责义务研究

    分类: 法学 >> 法律职业伦理 提交时间: 2024-11-22

    摘要: 现代社会发展转型,信息化建设与社会生产各领域逐步实现深度融合。在公证领域,信息技术的应用与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在公证员内部管理与辅助公证员提供公证服务等方面起到了有效作用,实现了公证服务效率提高、公证服务准确性提高、公证服务范围推广。在此背景下,公证员队伍建设面临优化升级以适应现实趋势的重要问题。其中,对公证员勤勉尽责义务进行重新审视与再认识,并根据现实需求予以重构,在打造信息化建设背景下高素质公证员人才队伍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在主观与客观两个层面的新要求之下,公证员勤勉尽责义务的认定标准应予以明确,具体要求边界也应适当拓展;同时,包括管理体制、综合能力保障体制在内的配套机制也应进一步完善。

  • On the Reform of the Court Sub-volume System -- with the Lawyer’s Right to Read the Volumes as an Entry Point

    分类: 法学 >> 法律职业伦理 分类: 法学 >> 司法制度 提交时间: 2024-11-22

    摘要: Court Sub-volume System is our court in practice the formation of customary system, there is no clear legal basis, sub-volume content more than the main volume, containing the authorities that need to be kept confidential materials and comply with the principle of confidentiality of the sub-volume is not availableto the public. Among them, the approval of the judgment, the panel transcripts, the trial committee discussion transcripts are the unique content of the sub-volume. However, behind thecreation of these contents there is an unreasonable approval and request, “joint but not deliberative” collegiality and “trial, judgment separation” of the trial committee involved in the problem, can not maintain the legitimacy of the content.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judicial reform, many scholars have advocated the abolition of the system itself, as well as the disclosure of the sub-volumes to be monitored by society. However, the lack of practicality, the system has existed for a long time is difficult to be abolished at the present time, the majority of judges opposed to the public and the public damage to the credibility of the judiciary. At present, the correct logic of reform should be to retain the system on the premise of promoting the right of lawyers to read files to cover the materials in the sub-volume, at the same time, standardize lawyers’duty of confidentiality, and give them the right to object and set up a review system of the court’s sub-volume, to establish a set of lawyers to supervise the functioning of the court’s sub-volume system mechanism. This mechanism, based on the internal oversight of the legal profession, can provide an effective guarantee of the legitimacy of the sub-volume.

  • 国有企业总法律顾问独立性保障研究

    分类: 法学 >> 法律职业伦理 提交时间: 2024-11-22

    摘要: 总法律顾问制度是现代企业治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推动依法治国、依法治企的必然要求。《国有企业法律顾问管理办法》的颁布明确了国有企业总法律顾问作为全面负责企业法律事务工作的高级管理人员的关键地位。但在现实中,由于选聘制度不合理、角色定位不科学、人才储备不充足等原因,许多企业并未达到《国有企业法律顾问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使得国有企业总法律顾问的独立性有所欠缺。国有企业总法律顾问在履职过程中呈现出地位受限、权限不足、组织结构不合理、管理制度不完善、职责范围不明确、角色定位不清晰的现象,无法充分发挥其防范企业法律风险、保障企业合规经营、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国有企业总法律顾问的独立性保障,研究探讨改进方向,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 论辩护律师保密义务与真实义务之间的冲突与解决

    分类: 法学 >> 法律职业伦理 提交时间: 2024-11-22

    摘要: 辩护律师在刑事诉讼中一直是至关重要的角色,对于维护司法的公平正义起着关键作用。在律师执业中,如何化解辩护律师履行保密义务中的作证困境,化解辩护律师保密义务与真实义务之间的冲突,这是律师执业普遍关注的问题。究其冲突原因主要是辩护律师角色的双重性和两个义务体现的价值不同。大多学者都是从理论基础、制度构建的角度出发,通过厘清两者的边界,从而探索解决冲突的路径。对于现实实践中具体的伦理困境的破解对策讨论较少。本文在原因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借鉴德美两国对于两种义务冲突的解决模式,企图通过赋权和场景化分析来找寻冲突化解的措施。辩护律师应当基于其首要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辩护人的角色,切实履行好保密义务,更为重要的是,法律需要对律师履行保密义务所承担的风险进行权利保障,这样才更有便于辩护律师根据具体事实和情况做好价值平衡。

  • 正当性与限度:法院对律师职业伦理的干预

    分类: 法学 >> 法律职业伦理 提交时间: 2024-11-22

    摘要: 律师职业伦理受到律协和司法行政机关“两结合”的法定管理,但实践中其他机构也对律师职业伦理进行了规制,其中法院在诉讼程序中的影响最大。法院对律师职业伦理的干预和管理具有其正当性,同时为了保障律师诉讼权利的有效性,法院对律师职业伦理的干预应遵守必要的限度。律师的诉讼权利来源于委托人的授权,法院对律师执业行为规制时也要考虑委托人的意愿。法院有权在比例原则允许的范围内对律师职业伦理作出规制,与此相应,法院对律师诉讼权利也应予以程序性保障。

  • 数字技术挑战下律师职业的角色定位和规模控制

    分类: 法学 >> 法律职业伦理 提交时间: 2024-11-21

    摘要: 法律乃国之重器,而律师正是以独特的社会地位手持重器——法律,投入社会发展与时代洪流之中。律师职业在角色定位方面处于国家、职业与个人之间的三重身份的交互争夺中,由于律师职业的角色定位模糊不清,在我国律师总数即将迈入75万大关的关键节点上,下一阶段是否需要控制律师的规模、如何控制律师规模也缺乏相应理论支撑。因此,在厘清律师职业角色定位与律师规模控制之间基本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中国律师“多”与“少”之争,并在角色理论下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比了中外律师职业的角色定位。在数字化技术挑战下,当代中国律师职业存在缺乏认同感、行业竞争格局颠覆性变革等新问题。要解决律师职业面临的困境,可以从重新审视律师角色定位、健全政府宏观调控和律师行业自我管理相结合的律师规模控制机制、打造“小而精”的法学职业教育三个角度思考对策。

  • 一站式法律服务:多行业执业(MDPs)的创新与挑战

    分类: 法学 >> 法律职业伦理 提交时间: 2024-11-21

    摘要: 在全球化和商业化的推动下,多行业执业(MDPs)作为一种新兴的法律服务模式,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和激烈讨论。MDPs通过整合不同专业的知识和资源,能够为客户提供全面服务,降低成本,并增加消费者福利。然而,这种模式也引发了争议,尤其是其可能削弱法律职业的独立性和保密性,以及增加利益冲突的可能性。不同国家和地区对MDPs的态度和政策存在差异,反映了在实践中对这些挑战的不同回应。本文在分析MDPs的定义、特点和运作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的具体实践案例,评估了MDPs的经济效益与潜在风险,旨在为中国法律服务市场发展MDP模式提供有益参考。

  • 律师事务所公司化管理的战略选择与反思

    分类: 法学 >> 法律职业伦理 提交时间: 2024-11-20

    摘要: 中国的律师人数自律师制度恢复以来呈现出指数型增长的态势,2024年执业律师人数已超过70万人,律师队伍不断壮大,律师事务所数量也随之大幅增长。其次,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我国律师和律师事务所与国际接轨,提供涉外法律服务,参与国际竞争。与此同时,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也给律师行业产生一定影响,对律师在技术方面的称职性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律师事务所管理难以充分利用其资源,呈现出一定的滞后性,新的时代环境要求律师事务所在管理模式上进行创新,以适应规模化、专业化、国际化的发展需求。本文旨在通过对国内外的研究结果进行梳理,明确公司化管理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分析公司化管理的优势,分析我国实践中此种管理模式的落实难点,并基于此提出一些对策。

  • 数字法治思想下的人工智能辅助量刑系统:伦理风险与构建策略

    分类: 法学 >> 法律职业伦理 提交时间: 2024-11-19

    摘要: 在数字法治思想的引领下,人工智能辅助量刑系统作为智慧法治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逐渐在全国多地试行,显示出在提升司法效率和精准性方面的显著潜力。然而,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司法领域的不断渗透,技术风险和伦理挑战也随之而来。在数字法治的时代背景下,法律职业共同体成员,尤其是法官、检察官,需要合理使用智能辅助量刑系统,确保司法公正性和职业伦理的双重实现。在借鉴风险社会理论、行动者网络理论的基础上,得以构建一个系统性的科技风险防范框架,从分类分级、责任配置以及科技伦理三个维度进行系统重塑,以确保人工智能辅助量刑系统的伦理性和安全性,为在数字法治思想下构建更加公正、透明和可靠的司法环境提供理论指导和支持。

  • 算法推荐场景中版权侵权的平台责任一一从“通知一删除”避风港到技术避风港

    分类: 法学 >> 网络法学 提交时间: 2024-11-17

    摘要: 算法推荐的出现,为版权侵权领域带来了相当大的冲击。平台引入算法进行作品审核和推荐,使得平台对版权侵权的主观过错要件认定“已知”和“应知”变得愈发困难,且在融入了算法推荐和定向广告投送的商业模式下,平台也已经逐渐丧失其原有的技术中立地位。这一切,在自媒体蓬勃发展、大众版权意识增强的当下,使得“通知-删除”避风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遭遇了新的问题,同时,以版权侵权平台责任的责任形态的变化对“通知-删除”避风港的理论基础造成了一定冲击。而在此情形下,我国应当引入技术避风港,用以在不妨碍平台自主运行的情况下,引导平台积极履行版权过滤义务,促进版权过滤技术的应用和完善,达到兼顾平台运行的效率价值和版权保护的公平价值。

  • 司法判例数据的孤立到关联:数字法院整体化系统建设构想

    分类: 法学 >> 经济法学 提交时间: 2024-11-04

    摘要: 随着大数据与智能化的发展,以数字正义保障“公正与效率”、加快数字法院建设已然成为法院的时代任务。基于个人信息保护相关的合同及类合同纠纷案件的特点,以及其与大数据及互联网相关研究较少,难以响应“构建数字法院”的时代趋势的多种考量。引入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北京市从2022年至2024年间的信用卡纠纷中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已生效判决建立数据库,通过适用法律法规的关系网络指标分析能够清晰展示我国目前该类型化纠纷在实体和程序上适用的法律法规及联系,为弥补当前数字法院分类系统的缺陷、改善案件关联性较弱的现状、辅助法官审判提供了方法论,对提高司法裁判效率、建构类案检索数据库、建设数字法院整体化系统具有实践意义。

  • 从“孤立”到“关联”:数字法院整体化系统建设构想——基于社会关系网络分析方法

    分类: 法学 >> 经济法学 提交时间: 2024-10-20

    摘要: 信用卡已成为当今经济生活的重要一部分,在众多信用卡纠纷中,与个人信息保护相关的合同及类合同纠纷案件数量大,与当事人的财产权益以及隐私权密切相关。现有学术研究多为理论研究,与大数据及互联网相关研究较少,难以响应“构建数字法院”的时代趋势。引入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北京市从2022年至2024年间的信用卡纠纷中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49份已生效判决,将收集并筛选的48份判决书建立数据库,通过适用法律法规的关系网络指标分析和中心度、中介度,能够清晰展示我国目前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信用卡纠纷在实体和程序上适用的法律法规及联系,为弥补当前数字法院分类系统的缺陷、改善案件关联性较弱的现状、减少法官检索程序提供了方法论,对推动案例分类专业化精细化,提高司法裁判效率、加强对审判质量的监督管理、推动数字法院建设具有实践意义。

  • 习近平法治思想对权利理论二元对立哲学之批判创新

    分类: 法学 >> 理论法学 提交时间: 2024-09-09

    摘要: 内容提要 古罗马就有权利的概念,就权利的概念、本体论、运行论、价值论等问题,历代前行者在思想、理论、实证等领域争议不休,至今未有定论。近现代更是具体表现为意志论、利益论完全对立的纠缠,其基础性的哲学思想上体现为直接的意识、物质本体论的二元对立。正是肇因于此,导致权利之理论逻辑缺陷和实践符合性的困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就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对二元对立进行批判的基础上,以社会关系、社会交往理论重构权利理论,提出权利理论之社会关系积极元素说,并以之整体性更新权利理论弥合二元对立的哲学思想鸿沟。